用户名: 密码: 忘记密码?
守护每条河的健康生命
 
来源:人民日报        发稿时间:2018-01-17 08:09:30        发稿编辑:影子
  浙江宁波,依海而生,因水而兴,也曾为水所困。看似水资源充沛,实则有缺水之忧。为啥?水总量多、人均少,宁波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,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。长期快速发展,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,有的水用不上。

  攻坚水难题、突破水瓶颈,宁波投入给力,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,以“五水共治”倒逼发展转型,构建城乡一体化水生态体系。4年治水换来亮丽成绩,全市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,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1%,一条条河流水清了、岸绿了,恢复了健康生命。日前,宁波成功跻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之列。

图:宁波市宁海县杨溪,是清洁型、生态型小流域治理的样板

  治水剿劣

  让河流净起来

  宁波内河交错,水系发达,治水谈何容易。从“寻找能游泳的河”,到宣示“剿灭劣Ⅴ类水”,“五水共治”势如破竹。破解治水这一时代命题,宁波人的思路渐渐清晰:

  水岸同治,重拳减污。“污染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。”宁波坚决对落后产能说“不”。宁海县深甽镇长洋村,上世纪80年代引进废铝加工,产业火了,村民富了,身边的长洋溪却黑臭了。治理长洋溪,镇村干部走村入企,打出“严查、巧治、活转”组合拳,改进工艺、产业升级,几十家工厂整合成8家再生铝加工企业。如今,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,两岸杨柳婆娑,许多村民感叹:“小时候的小溪又回来了!”

  提高门槛,倒逼转型。治理养殖业污染,一批生态牧场呼之欲出。宁海县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园,解决了废水消纳难题,形成“农业废弃物—奶牛养殖—有机肥—农作物”“畜牧养殖—有机复合肥—瓜果菜”等多种生态型循环模式。西店镇建起320座沼气池,养猪大户钱江感叹:“环境好了,效益高了。一个沼气池连接4家农户,一年省下电费5000多元。”

  源头截污,关紧污水阀门。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展“污水零直排区”建设,污水处理设施已覆盖全部乡镇。在工业发达的镇海区,计划3年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、企业废水全收集、源头雨污全分流;针对城镇污水,北仑区推出“主管道先行,精细化截污,最后50米纳管”工程,使城中村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河。

  治水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借水行舟,宁波乡村旅游“加速跑”。北仑区春晓街道民丰村,看舞龙、做草鞋、搓草绳等成了赚钱产业,村民周安华说:“靠着好山好水、土菜、农活,村里人大都吃上旅游饭。”治水成为“生态农业、美丽田园”的催化剂,象山茅洋乡、江北北山区域、奉化大堰镇、宁海胡陈乡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创建,生态红利变成发展活力。

  480条河流都经历美丽蜕变。截至目前,宁波境内垃圾河、黑臭河全部完成治理,河道水质明显好转,24个县控断面全部达到Ⅴ类水及以上。宁波治水实现了从治标向治本、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。

  水系连通

  让河水动起来

  治水既考验决心,也考验智慧。算水账,预计到2020年,宁波需水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,而可供开发的水资源不足26亿立方米。专家分析,宁波水库数量不少,大小水库421座,但分布不均、规模不大,6座大型水库总库容不到8亿立方米。如何保障水安全,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。

  突破水瓶颈,宁波开始布局一张“大水网”,一方面着眼境外,跨流域调水,一方面境内挖潜,通过河湖水系连通,让河流动起来、水资源活起来,优化调配水资源。

  站在鹁鸪岭支洞外,一条输水隧洞向前延伸,这是水库群联网的一个单项工程。宁波原水集团董事长王文成介绍,水库群联网工程输水线路41公里,计划总投资12.69亿元,主要由绍兴钦寸水库引水工程、溪下水库引水工程以及东西线连通工程三个部分组成。目的是让宁波境内12座大中型水库及境外的钦寸水库“心连心”,实现南北互济、西水东送,打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困局。

  宁波市水利局副局长罗焕银表示,通过水系联网联调,将极大改善城区和缺水地区的供水水源条件,增强供水安全保障。一张大网,相当于生成一个37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。

  分质供水,紧盯用水效率。宁波将大型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,新建工业专用供水系统,实现优质自来水、再生水、大工业水、河网水、雨水等各类水资源合理利用,用活每一滴水。根据规划,到2020年,宁波将全面建成市区分质供水体系。

  节水优先,拧紧水龙头。在慈溪新浦一帆农场,按缺水系数精准浇灌,技术员罗国民算了一笔账:农场种植510亩大棚葡萄、绿花菜,智能化灌溉一年节水70%,还减少对河道的污染。在奉化鑫隆农业公司,工人一点鼠标,自动打开电磁阀,猕猴桃果园里顿时喷出雾蒙蒙的细雨,实行智能化节水灌溉,猕猴桃每亩节水30%,增产20%左右,还能大大节省劳力。在奉化市,节水灌溉面积已达1.8万亩,年增收上亿元。

  河长上岗

  让河湖美起来

  治水护水,需长效机制。宁波四级河长上岗,对7515条河道及4606个小微水体管理全覆盖。

  宁波奉化区滕头村,这个不到千人的江南小村,有着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荣誉。65岁的傅央改是土生土长的滕头人,他回忆说,过去的外婆溪,河道淤塞,杂草丛生,当地人戏称为“龙须沟”。

  为保卫“母亲河”,1993年滕头村成立了全国最早的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,村里立下规矩:任何项目,只要有污染,统统拒绝。河道清淤,污水入网,河水变清,外婆溪嬗变成景观河。萧王庙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蔚维是新上任的河长,他说:“管好河是我的责任,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,都不能把垃圾丢到河里。”

  机制创新,宁波推动基层河长、保洁员、网格员三支队伍融合,既厘清各自“一亩三分地”,又形成一张大的保护网。在江北区洪塘街道,村级“塘渠沟长”加大巡查力度,管护好乡村毛细血管般的小微水体。“河道保洁纳入村规民约,推开家门就是河,问题发现及时,解决起来也更快。”村级河长罗刚深有体会。

  “保洁员当前哨,发现问题及时报告;网格员当触角,查找原因提出对策;河长负总责,协调落实并兜底解决。”罗焕银说,织密这张大网,确保每条河道、每个水体都有人管。去年上半年,全市河道保洁员和网格员累计上报涉水问题25314条,已办结25138条。

  常态化管护,财政舍得投入。北仑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,用于河道保洁养护,各街道配套资金450万元。曾经遍布垃圾的小浃江,每天8小时的河道保洁全面覆盖,河网水质如今达到Ⅲ类水标准,两岸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。

  全民参与治水。宁波动员各地志愿者投身治水第一线,勇当治水先锋。目前,全市已有1200余家企业参与认领河段和小微水体1085处,带动百万群众共同参与治水剿劣。

  宁波全域治水取得成效,但水环境治理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,守护每一条河流的健康生命,永远在路上。

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